燈籠花葉子發黃掉葉

來源:發財農業網時間:2019-04-19 11:54:30編輯:wu 當前位置:發財農業網>養殖方法> 手機閱讀

燈籠花也叫作倒掛金鍾,在養護時因為方法不當而出現葉片發黃掉落的現象比較常見。原因常見有澆水不規律、溫度過於極端、肥料供給不及時、光線強度過大等,除了針對不同原因對症解決外,在後續養護時確保燈籠花處於通風透氣的半陰濕潤環境中。

1、澆水不當

燈籠花葉子發黃掉葉

燈籠花是喜歡濕潤的植物,澆水需要保證盆土濕度完整。一旦澆水過多讓盆土久濕積水,根莖被泡腐,葉片泛黃脫落。長期幹旱,葉片也會發黃,並且變得脆弱幹枯,一碰就碎。及時調節澆水方式,並將黃葉剪掉。

2、溫度異常

燈籠花葉子發黃掉葉

15~25℃是燈籠花生長最為安全的溫度範圍。超過30℃以及低於5℃環境下,葉片會因為溫度上的刺激而萎靡發黃,長時間不改善溫度條件,就會大麵積落葉。尤其是在冬季需要保溫防寒,夏季避暑降溫。

3、缺少肥力

生長旺期需要及時給燈籠花追肥,每隔7~10天追施一次稀薄肥液。當肥料不足時,燈籠花為了供給主幹和花芽的生長,便會將營養成分挪用到最關鍵的部位生長,葉片得不到養分的供給,就會發黃甚至脫落。

4、光照過強

燈籠花葉子發黃掉葉

燈籠花偏愛半陰環境下生長,比較懼怕強光的直射暴曬,以及長時間的光線照射。尤其是在夏季,一定要做好防曬措施,一旦葉片被紫外線灼傷,嫩芽葉片都會發黃,嚴重的大片葉子一起脫落,不利於燈籠花的生長。

養殖方法本月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