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澆水:雛菊在缺乏水分時會葉子變蔫,需要每周澆水1-2次。2、遮蔭:把雛菊放置在光線明亮的環境中,避免其被強光直射。3、升溫:雛菊不耐嚴寒,要將室內控製在5℃以上。4、換土:為雛菊更換腐殖質豐富的砂質壤土,使其葉子恢複健康。
雛菊葉子蔫了的處理方法
1、供給水肥
雛菊葉子出現打蔫的狀況,可能是養殖營養沒有跟上。水分不足、肥力不夠,就會造成雛菊養分缺失,進而打蔫發黃。養殖者應當盡快補充肥料,並澆水灌溉,滿足雛菊生長所需,使其恢複生長活性。
2、充足光照
雛菊是需要充足的光照滋養來進行生長發育的,缺少光照無法讓雛菊獲得足夠的生長能力,在陽光的滋潤幫助下,才能夠不斷的進行光合作用,保持葉片的生長活性。不過強光直射也是不可取的,夏季得適當遮陰。
3、溫度過低
由於低溫造成雛菊葉子打蔫的情況,通常發生在冬季。雛菊耐寒能力比較有限,冬季養護雛菊一定要盡快將其移入室內保溫防寒,避免溫度低於5℃。出現打蔫情況也不用著急,修剪掉蔫葉後提升室溫就好。
4、更換盆土
養殖多年的雛菊,會因為澆水施肥等養護過程中的積留,造成土壤變質、黏膩或板塊凝結,造成營養供給不當,雛菊根莖無法正常健康的生長造成蔫葉情況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盡快更換盆土,重新移栽。